近日,知名作(zuo)家(jia)畢淑敏8年前出版(ban)的長篇小(xiao)說《花(hua)冠病(bing)(bing)毒》成(cheng)為搶手(shou)圖書。據當當圖書商城(cheng)顯示,各(ge)版(ban)本《花(hua)冠病(bing)(bing)毒》銷售(shou)價普遍(bian)高(gao)于定價1倍以(yi)(yi)上。筆者在孔夫子(zi)舊書網上看到,2012年1月出版(ban)的《花(hua)冠病(bing)(bing)毒》已被(bei)炒到140元(yuan)至200元(yuan)不等,而(er)孔夫子(zi)舊書網上2018年的一筆交易(yi)顯示,定價35元(yuan)的《花(hua)冠病(bing)(bing)毒》被(bei)一家(jia)書店僅以(yi)(yi)2.3元(yuan)售(shou)出。
時隔8年(nian),《花冠(guan)病(bing)毒(du)》身(shen)價倍增,無疑與當下(xia)新冠(guan)肺(fei)炎疫情有關。《花冠(guan)病(bing)毒(du)》以(yi)2003年(nian)非典疫情為創(chuang)作素材,講述20NN年(nian)人類與病(bing)毒(du)交鋒的故事,正切合當下(xia)大眾急需了解病(bing)毒(du)知識,且又尋求(qiu)慰藉的心理(li),而這種需求(qiu)被(bei)靈(ling)敏的商(shang)家(jia)鋪捉到(dao),造(zao)成《花冠(guan)病(bing)毒(du)》洛陽紙貴。
此(ci)現象(xiang)說明大(da)眾閱讀(du)水(shui)平在進步。回看《花(hua)冠(guan)病毒(du)》于2012年至今的(de)(de)豆(dou)瓣評價,似(si)乎“貶(bian)”占據(ju)眼球,但(dan)并(bing)不影響人們追讀(du)《花(hua)冠(guan)病毒(du)》的(de)(de)熱(re)情(qing),這從類似(si)題材《鼠(shu)疫》《霍亂時期的(de)(de)愛情(qing)》《失明癥漫記(ji)》在疫情(qing)期間熱(re)銷(xiao)中可見(jian)。
縱觀世(shi)界文化(hua)史,汗(han)牛充棟(dong)的(de)作品中反映人類抗疫題材的(de)作品并(bing)不多(duo),可(ke)是每一(yi)部都是“國家記(ji)憶”。以電影為(wei)例(li),2009年(nian)(nian)日本就(jiu)禽(qin)流(liu)感(gan)拍(pai)攝出《感(gan)染列(lie)島》,2011年(nian)(nian)美國就(jiu)一(yi)種新型致命病(bing)(bing)毒拍(pai)攝出《傳(chuan)染病(bing)(bing)》,2013年(nian)(nian)韓國就(jiu)豬流(liu)感(gan)病(bing)(bing)毒拍(pai)攝出《流(liu)感(gan)》,中國針(zhen)對明朝崇禎十五年(nian)(nian)疫情拍(pai)攝出《大(da)明劫》,2015年(nian)(nian)法國拍(pai)攝出紀(ji)錄片《流(liu)行(xing)病(bing)(bing),看不見的(de)威脅》,2019年(nian)(nian)美國又就(jiu)埃(ai)博拉(la)病(bing)(bing)毒拍(pai)攝出《血疫》……這些影片的(de)價(jia)值在于(yu)提醒人們勿忘(wang)那讓人恐懼的(de)日子(zi),增強(qiang)防疫意識。
眾多事實證明,在(zai)醫學(xue)高度發達的(de)(de)今天,傳染(ran)病仍具有(you)巨(ju)大的(de)(de)破壞力(li),可是“好了(le)(le)傷(shang)疤忘了(le)(le)疼”是人(ren)類的(de)(de)共同(tong)缺點。試想,如果沒(mei)有(you)《鼠疫(yi)》等圖書、沒(mei)有(you)《感染(ran)列島(dao)》等電影,人(ren)類曾經遭遇的(de)(de)這(zhe)些苦難記憶(yi),會很快隨著時光機的(de)(de)運(yun)轉(zhuan)而刪除(chu)。
記住苦難未必是壞事。倘若說2003年非典已成為過去,那么當下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則有必要成為人類的共同記憶。值得關注的是,近日,國家廣電總局組織創作人員赴武漢拍攝抗疫主題電視系列劇。文學讀物編輯專業委員會的文藝出版成員單位也正在編輯出版一系列抗疫文學圖書。我們期待國產抗疫題材作品早日問世,相信它們必將給人類避免重蹈覆轍以啟示。(轉自中國新聞出版(ban)廣電報/網)
- 上一篇:疫情按下融合發展加速鍵?
- 下一篇:“互聯網+”背景下學術期刊精準出版發展路徑研究